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8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381篇
林业   588篇
农学   498篇
基础科学   548篇
  740篇
综合类   1661篇
农作物   97篇
水产渔业   95篇
畜牧兽医   241篇
园艺   43篇
植物保护   31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48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5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65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95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杉木、拟赤杨混交对杉木持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是我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之一 ,但近 2 0a来因不合理的栽培制度如炼山、大面积纯林经营、连栽等导致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地力衰退、林分稳定性下降 ,严重影响杉木人工林的持续经营[1 ,2 ] 。在认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通过运用人为措施促进自然趋同 ,有意识、有目的地营造针阔混交林 ,可形成具有地带性群落特点的稳定性强、产量高的人工林 [3,4]。近来南方各地开始大力营造杉阔混交林 ,并开展混交林林分结构和生产力及混交改善微生态环境等相关研究 ,取得了显著成效 [5~ 9] 。本文选择…  相似文献   
62.
提出了动态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流程,简要叙述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长条薄片刨花进行三维重建的方法,给出了从图像坐标系到OpenGL纹理坐标系的变换公式.提出了刨花图形在三维坐标系的运动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输入输出参数和详细计算过程,并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刨花运动的位置控制.最后,结合OpenGL图形接口对系统进行了实现,仿真效果与实际系统相似度很高.  相似文献   
63.
通过对杜仲叶内杜仲胶形成与积累的动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探索杜仲叶含胶性状年变化和逐年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不同着生部位叶片含胶率随叶龄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叶片含胶率差异很大,春季展叶时,叶片含胶率最低,6月下旬达到最大值,着生在枝条不同部位的叶片虽然展叶时间不同,但是叶片含胶率都是在展叶时最低,在叶龄50~65 d时,含胶率几乎都达到最大值,杜仲叶片含胶率与叶龄的相关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杜仲叶片含胶率随着树龄的增大含胶率总体呈提高的趋势并逐步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4.
环保阻燃胶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改善人造板的阻燃性能及降低人造板游离甲醛释放量,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历经两年的消化、吸收、创新工作,开发出一种集环保、阻燃、抑烟、胶粘于一体的环保型阻燃胶。实验室及福州人造板厂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这种胶粘剂符合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的要求,可生产出低游离甲醛释放的阻燃中密度纤维板。初步的成本分析表明,与常用阻燃剂相比,这种阻燃胶在价格上极具优势。  相似文献   
65.
通过对甘肃省天然林区5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蓄积量及用材林蓄积量变化的分析,初步得出结论:1979-1988年甘肃省天然林区蓄积量为增长阶段,1988-1996年蓄积量属减少阶段,1996-2001年为增长阶段。通过对3个阶段的分析,说明甘肃省20多年来,天然林区蓄积量呈波浪式的增长、减少、再增长趋势,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实施天保工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6.
杜仲果实内杜仲胶形成积累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选择典型样株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杜仲果实含胶率的年变化及逐年变化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杜仲果实内含胶特性的年变化特点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前,果皮和果实含胶率变化与果实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果皮和果实含皎率随着果实的生长而迅速提高;在果实基本停止生长以后,含胶率提高缓慢。不同树龄杜仲果皮和果实的含胶率比较稳定。采用高接换雌建园和嫁接苗建园两种方式建立杜仲高产皎果园都具有十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为核心技术,探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生态环境数据库子系统、生态环境管理子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具有查询、统计、叠加、显示、打印等一般功能,也具有监测分析等特殊功能。其中.生态环境动态监测子系统包括遥感动态监测系统、地面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这个系统的设计,可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监测、规划等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利用服务。  相似文献   
68.
单板中阻燃剂载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阻燃胶合板的阻燃性能。单板进行阻燃剂浸泡过程中,影响其载药量的因素较多,如单板初含水率、浸泡时间、阻燃剂浓度及阻燃剂温度等。对影响单板载药量的因素做了初步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国内实际生产情况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9.
利用涡度相关法对长江流域杨树人工林CO2通量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O2通量的日变化特征与杨树所处生长阶段以及光合有效辐射(PAR)有关,夜间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与5 cm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全年的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E)数值波动在-2~2 mg.m-2.s-1之间。生长季NEE的变化特点为:早上7点开始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吸收CO2,到午时(11:00—13:00)NEE的值较为稳定,日落(18:30—19:00)开始生态系统呼吸作用占主导,而晚上NEE的值变化不大。CO2的最大吸收出现在早上10点左右。NEE同时表现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生长季节(4-9月)NEE多为负值,生态系统整体表现为对CO2的吸收,而在非生长季表现为一定强度的碳释放,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6月碳固定能力弱于生长季的其他月份,原因是长期降雨导致土壤呼吸加剧和水淹的生理胁迫导致杨树呼吸作用加剧。2006年全年NEE为-579 g.m-2,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碳汇功能。  相似文献   
70.
Relative abundance of many shark species in the Atlantic is assessed by compiling data from several independently conducted, but somewhat spatially limited surveys. Although these localized surveys annually sample the same populations, resulting trends in yearly indices often conflict with one another, thereby hindering interpretation of abundance patterns at broad spatial scales. We used delta‐lognormal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s (GLMs) to generate indices of abundance for seven Atlantic coastal shark species from six fishery‐independent surveys along the US east coast and Gulf of Mexico from 1975 to 2014. These indices were further analysed using dynamic factor analysis (DFA) to produce simplified, broad‐scale common trends in relative abundance over the entire sampled distribution. Effects of drivers including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 the 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 index, annually averaged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species landings were evaluated within the DFA model. The two decadal oscillations and species landings were shown to affect shark distribution along south‐east US coast. Estimated common trends of relative abundance for all large coastal shark species showed similar decreasing patterns into the early 1990s, periods of sustained low index values thereafter and recent indications of recovery. Small coastal shark species exhibited more regional variability in their estimated common trends, such that two common trends were required to adequately describe patterns in relative abundance throughout the Gulf of Mexico and Atlantic. Overall, all species’ (except the Gulf of Mexico blacknose shark) time series concluded with an increasing trend, suggestive of initial recovery from past exploi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